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是“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的重点建设任务之一。《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提出,推进体育公园建设,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体育公园,推动体育公园免费开放,满足公民体育健身需求。截至2022年6月,各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不低于4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共计近1100个。
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预计到2025年,全国将新建或改扩建约1000个体育公园,“15分钟健身圈”逐渐形成。青山绿水间,一幕幕生动的健身场景,将成为城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年的到来,各地都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人文特色,紧锣密鼓布局新一年的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作计划,体育公园建设则是“重头戏”!
2023年,北京市发挥“双奥之城”独特优势,扎实做好后冬奥文章,将继续大力发展冰雪产业,持续普及冰雪运动,完成北京奥运博物馆改造升级,推动延庆打造最美冬奥城和国际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在持续开展“留白增绿”工作的基础上,推进体育设施进公园,着重利用居住区周边城市公园、公共绿地、郊野公园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重点在朝阳、丰台、通州等区绿隔区域内建设体育公园。2023年,北京将创建10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改扩建10个体育公园。着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新建70处足球、篮球等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新建或更新3000件室外健身器材,新增各类森林步道100公里,健康绿道50公里,打通二环水系4处滨水步道断点,实现右安门至通惠河12公里滨水步道贯通。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同时,将建设玫瑰公园、玲珑公园等10余处全龄友好型公园,提高绿化品质,增加体育健身、无障碍等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龄段,特别是青少年游客游览观赏、体育健身等多样化需求。
此前,天津市体育局起草了《天津市落实“十四五”全民健身重点工作的若干措施》,内容涉及体育公园及体育场馆、健身步道规划、社区健身设施提升改造等多个方面。计划新建或改扩建10个以上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不少于30个。完成乡镇/街道及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3000个。信息化数字升级改造公共体育场馆12个以上。新建多功能运动场100个、社会足球场50个、群众滑冰场10个、社区体育园500个、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25个、智慧健身设施500处。
天津将结合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绿色屏障建设等,在符合条件的海边、河道、湖边修建适合群众使用的户外休闲健身场地设施。支持蓟州区利用山地资源建设登山步道。大力推动“百姓健身房”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运营、管理“百姓健身房”。支持在街道、乡镇建设符合环保和安全等要求的气膜结构健身馆、装配式健身馆等新型健身场地设施和非标准健身场地设施。
2023年,江苏省体育系统要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2023年,江苏省将因地制宜开展灯光球场、社区健身房、长者运动之家等便民利民体育设施建设,让人民群众靠得近、用得上;新建改建50个体育公园(广场)、500公里健身步道,推动100个公共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巩固室外健身设施器材清理规范工作的成果、强化动态监管,完成5万件1代路径器材的更新。
推进体育公园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全民健身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改善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体育设施条件,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预计到2025年,全国将新建或改扩建约1000个体育公园,“15分钟健身圈”逐渐形成,我国体育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稳步向前,现代化体育强国将现。
:“十四五”至少建设20座4万平米以上的体育公园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体育局等四部门于2月8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实施方案》 ,提出到2025年,上海全市至少建设20座、各区至少建设1座占地4万平方米以上的体育公园,在符合条件的各级各类公园嵌入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一大批家门口的体育公园,提升“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级,初步形成上海市体育公园体系。
近日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体育公园建设方案》明确到2025年,内蒙古将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32个以上,通过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带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使体育公园成为全民健身的全新载体、绿地系统的有机部分、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
该方案从合理确定建设方式、充分利用低效用地、扩展现有公园功能、建设特色体育公园等4个方面,明确了“十四五”内蒙古体育公园的建设方式。要求绿化用地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65%,要满足不同年龄人群健身运动需求,至少包括常规球类、步道类、广场与器械类以及儿童活动设施类4类功能。同时,还对常住人口50万以上、30万—50万、30万以下以及5万以下的行政区域(含旗县级行政区域和苏木乡镇)提出建设要求及建设标准,并明确土地、资金等支持政策,对优化审批建设程序、加强部门协同、加强督促落实提出具体要求。
《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 指出体育公园是以体育健身为重要元素,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具备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体育健身、运动休闲、娱乐休憩、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的绿色公共空间,是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体育公园的建设不再仅是为满足大型赛事及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建设体育公园要具有鲜明导向,要建设以绿色为底色、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开敞式的、健身设施有机嵌入绿色空间的体育公园。
《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有条件的郊野公园、城市公园中,可适当提高公园内铺装面积比例,用于配建一定比例的健身设施。允许在园内建设铺设天然草皮的非标足球场,并计入园内绿化用地面积。围绕现有的湖泊、绿地、山坡等,因地制宜布局体育设施,不破坏公园原有风貌。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妨碍防洪、供水安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支持利用山地森林、河流峡谷、草地荒漠等地貌建设特色体育公园。在草原自然公园中可以融入与当地自然条件和民族文化相融合的体育元素。
哪些城市鼓励建体育公园,建多大?具体建设有什么标准?《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按照人口配置资源的标准,分为常住人口30万、30万—50万、50万三档,并对体育公园的建设面积、功能配置等指标予以了明确。
“按照人口规模确定体育公园的建设规模、功能配置、辐射范围,是细化实化中央要求的具体举措,这也是文件的最大亮点,使《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近日在国家发改委就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福伟解释,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密集、用地越紧张的地方,体育健身需求越大,健身设施缺口越大。因此,按照人口规模布局,能够突出人口这个“定位器”作用,使各地清晰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欠账,指导地方有针对性地补齐健身设施短板。
人口规模标准之外,体育公园建设也有重点。《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体育公园建设在新建城区优先布局,注重与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相衔接,即结合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以及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聚焦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优先在人口流入多、健身需求大、城镇化进程快的区域优先布局,推进城镇留白增绿,推动体育公园拆墙透绿。
哪些地区和项目,将给予资金上的倾斜呢?《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占地面积、绿化率、功能设置等三个方面对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体育公园的条件进行了限定。即在面积上,支持总面积不低于10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在绿化率上,要求绿化率不能低于65%,在功能设置上,至少要具备开展常规球类、跑步健走、器械锻炼、儿童游乐活动等4类功能,至少可以同时开展5种运动项目,确保体育公园功能丰富、全龄友好,让广场舞和篮球赛能够在体育公园内和谐相容。
彭福伟表示,国家发改委积极支持各地建设体育公园,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对符合条件的体育公园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单个项目的支持限额不超过2000万元。此外,还将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带动,拓展开发性金融、商业贷款、企业债券等多种资金渠道,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同时,推动各地将体育公园内的体育设施纳入市政公共设施养护管理,明确资金安排。“总之,就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运营和管理资金,确保体育公园建得成、管得好。”
目前,发达地区的城市政府正在或已经编制完成了体育产业的专项规划,指导和强化城市建设过程中体育产业的空间落地。2022年冬奥会组委会进驻首钢工业遗址公园,标志着体育产业正在成为城市更新的支柱产业。
1998年鲁尔区规划了一条覆盖整个鲁尔区、贯穿区内15座城市、25个重要工业旅游景点的区域性游览线路,称作“工业遗产之路”。该路线与景观设计和旅游开发是紧密相连的,联接了长达400公里的环形道路和700公里的步行系统和自行车绿道网络,串联起50座公园、180个公共游泳池、逾千座体育运动设施。每年这里都会举行70多个高规格的体育节事活动。